close

講題: 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

引言 手要怎麼洗才乾淨?

 

  1. 那陣子腸病毒很嚴重的時候,校園裡特別要求學生要好好洗手
  2. 我看過學校洗手台都貼著,手要如何洗?要洗多久的規定
  3. 年紀愈小的學生,要求就更嚴格
  4. 不過,小學生洗手也洗得很快樂,因為他們喜歡玩水
  5. 手要怎麼洗才乾淨?手要怎麼洗才不會得腸病毒?
  6. 法利賽人和文士在今天的經文裡,也提到洗手的事
  7. 很嚴格喔!他們洗手還有規定的動作,真的是認真洗手
  8. 他們認真洗手不是為了腸病毒。
  9. 這麼認真洗手的傳統,到底是怎麼傳下來的呢?
  10. 手,到底要怎麼洗才乾淨呢?
  11. 認真把手洗乾淨,就能夠活出敬虔的生命嗎?

 

一、聖經中的困境

 

  1. 早上這段經文,記載這段主耶穌的教導,
  2. 出現在今天所讀的馬可福音,也出現在馬太福音
  3. 這兩卷福音書記在主耶穌的教導,都有同樣的上下文背景
  4. 而這同樣的上下文背景,親愛的弟兄姊妹
  5. 兩卷福音書同樣的上下文背景,值得讓我們注意和查考
  6. 首先是,這段經文的上文是記載主耶穌在革尼撒勒治好許多的病人
  7. 格尼撒勒在哪裡呢?在以色列的北部,就是大家比較孰悉的加利利湖
  8. 耶穌無論到加利利湖邊什麼地方
  9. 或村莊,或城市,或曠野,眾人都把病人放在街上,求耶穌准他們摸他衣服的禭子,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10. 這段經文的上文,馬可跟馬太都一樣記載主耶穌治好許多的病人
  11. 這樣的背景,可以是吸引,可以是讓法利賽人和文士
  12. 到耶穌那裏聚集。的原因
  13. 法利賽人跟文士從哪裡到耶穌那裏聚集呢?耶路撒冷。
  14. 耶路撒冷在哪裡?在以色列的南部。
  15. 我們可以這麼說,法利賽人跟文士從高雄到台北
  16. 耶穌在台北治好了許多的病人,這是比喻
  17. 比喻法利賽人走了很遠的路到耶穌那裏聚集。
  18. 走了很遠的路的法利賽人跟文士,到耶穌那裏聚集之後看到什麼?

 

  1. 走這麼遠的路,到耶穌那裏聚集。法利賽人跟文士看見了哪些事呢?
  2. 他們看見耶穌的門徒有人用不潔的手,就是沒有洗過的手吃飯。
  3. 法利賽人和文士大老遠從耶路撒冷到耶穌那裏聚集
  4. 看見耶穌的門徒用不潔的手吃飯
  5. 並且,把這樣的看見和問題,去向耶穌質詢
  6. 你的門徒為什麼不遵行古人的傳統,用不潔的手吃飯呢?
  7. 吃飯洗手,飯前洗手,弟兄姊妹!這是很好的生活習慣
  8. 主耶穌為什麼為這樣的事,指責法利賽人和文士呢?
  9. 不潔的手,古人的傳統,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10. 法利賽人和文士孰悉舊約聖經,他們引用了舊約吩咐祭司如何洗手的禮儀
  11. 出埃及記30章17-21節
  12.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做一個銅盆和一個銅座,用來洗滌
  13. 你要把盆放在會幕和祭壇之間,並且要把水放在盆中。
  14. 亞倫和他的兒子要在盆裡洗手洗腳。他們進會幕的時候,或是走近祭壇敬拜
  15. 給耶和華焚燒火祭的時候,都要用水洗滌,免得死亡
  16. 他們要洗手洗腳,免得死亡,這要做他們永遠的定例,就是作亞倫和他的後裔世世代代的定例。
  17. 法利賽人和文士質詢耶穌的依據,就是從這裡來的
  18. 這些是文士們抄寫過的經文,是法利賽人透過口傳得知的經文
  19. 於是,成了他們所謂古人的傳統
  20. 給祭司們進入會幕敬拜的禮儀,演變成人的規條
  21. 演變出來的就是:如果不認真洗手,就不吃東西,
  22. 演變出來人的規條就是:從街市上回來,若不洗手,就不吃東西
  23. 不只是洗手的規條,還有洗杯子、洗罐子、洗銅器。
  24. 這些被稱作古人的傳統。

 

  1. 他們的認真也成了他們質詢主耶穌的話
  2. 你的門徒為什麼不遵行古人的傳統,用不潔的手吃飯呢?
  3. 不潔的手。
  4. 弟兄姊妹!法利賽人跟文士談的不是關於衛生的問題。
  5. 法利賽人跟文士質詢的是,耶穌的門徒沒有遵行傳統。
  6. 他們向耶穌質詢的是,耶穌的門徒不夠敬虔。
  7. 耶穌的門徒應該要跟他們一樣認真洗手,遵行這些規條,才是敬虔。
  8. 弟兄姊妹!讓我們多想一下關於古人的傳統,就是法利賽人和文士
  9. 覺得應該遵守才是敬虔的規條和傳統
  10. 其實,從祖先傳下來的習慣,特別是關於如何敬拜神的習慣
  11. 說真的,很不容易改變的。
  12. 使徒彼得應該也在今天的經文裡,聽到了主耶穌的教導
  13. 然而,在使徒行傳的記載裡,我們讀到當彼得在中午的時候禁食禱告
  14. 上帝卻向他顯現異象,出現彼得向來不吃的食物
  15. 上帝卻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16. 甚至,有聲音向彼得說: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
  17. 這異象出現三次,每次都告訴我們比得很掙扎
  18. 他遵守了長久下來的傳統和習慣,很難改,又不知道上帝著的旨意
  19. 使徒行傳還有一個地方
  20. 也出現基督的門徒掙扎於長久下來的傳統和習慣
  21. 那就是外邦人一定要受割禮才能得救嗎?
  22. 使徒行傳十五章,一整章被稱為耶路撒冷會議
  23. 就是討論外邦人是否一定要受割禮才能得救?
  24. 從祖先傳下來的習慣,特別是關於如何敬拜神的習慣
  25. 說真的,很不容易改變的。

 

二、我們在世界中的困境

 

  1. 弟兄姊妹!我們來到教會敬拜,是否也有古人的傳統在我們裡面呢?
  2. 我自己的經歷是,來教會敬拜的過程中,常常會經歷
  3. 用自己過去對傳統信仰的方式套進對上帝的敬拜
  4. 很像法利賽人和文士那樣,用人自己的方式來活出對上帝的敬虔
  5. 總以為做到自己以為的方式,就可以討上帝的喜悅
  6. 總以為做到自己想到的方法,就是個敬虔的基督徒
  7. 這種古人的傳統,或者說是從自己想出來的方式
  8. 要同樣地套進對上帝的敬拜,說真的,有很多的調整和掙扎的過程
  9. 你會嗎?弟兄姊妹!
  10. 就算沒有傳統信仰的習慣和包袱,我們可能也會受教牧人員的影響
  11. 就向我說過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禱告的時候一定要發出嘶聲的故事
  12. 因為他們教會的牧師禱告的時候,都會禱告一句之後就有這樣的聲音
  13. 後來,才知道踏那位牧師裝了假牙。
  14. 你我的信仰生活裡是否有古人的傳統?人想出來的規條呢?
  15. 敬虔是從認真洗手而來嗎?
  16. 主耶穌回應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話說
  17. 你們是離棄 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
  18. 主耶穌在這裡回應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話,很有意思,什麼意思?
  19. 法利賽人和文士既然提到跟手,就是如何洗手的問題
  20. 主耶穌回答他們的話裡,也跟手有關
  21. 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這裡主耶穌說的「離棄」
  22. 意思是放棄、捨下、離開、放手
  23. 也就是說法利賽人放棄了離開了 神的誡命,他們不再抓住 神的誡命
  24. 反而抓住另外的,就是古人的遺傳,人的規條。
  25. 而,拘守,這個字的意思也是跟手有關。有握住、掌握、堅持的意思
  26. 法利賽人跟文士既然提到手的問題
  27. 主耶穌回答他們,也指責他們
  28. 放棄了神的誡命,卻拘守就是握住人的遺傳。
  29. 不是,不只是手帶出來的問題。乃是更進一步地,帶出人內心的問題。

 

  1. 主耶穌不但回應法利賽人和文士,主耶穌也叫了眾人來教導他們
  2. 於是耶穌又把群眾叫過來,對他們說:你們大家都要聽我說,也要明白
  3. 以下的話才是更重要的,是比認真洗手更重要
  4. 主耶穌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使人汙穢,從裡面出來的,才能使人汙穢。
  5. 真正使人汙穢的,是從裡面,是從人心裡面出來的
  6. 使人汙穢的,不是你沒有認真洗手
  7. 使人汙穢的,不是因為沒有認真洗手,吃了不乾淨的食物
  8. 在19節那裏,主耶穌還特別說:
  9. 因為不是進到他的心,而是進到他的肚腹,再排泄到外面去。
  10. 真正使人汙穢的,是從裡面,是從人心裡發出來的
  11. 在今天所讀的最後一段經文
  12. 主耶穌總共說了十三項「惡念」,都是從人心裏面發出來的
  13. 斯托德牧師在他的書「作個真門徒」中提到,他認真研究這些惡念的發現
  14. 這是斯托德牧師寫的:仔細研究,會發現這十三項惡念
  15. 都是一些自我中心的表現。
  16. 我們若沒有將上帝放在首位,就會不斷冒出這些讓我們感到內疚的
  17. 思想、言語和行為。
  18. 這十三項惡念真的是道盡了我們罪人,忘記神不敬畏神的時候
  19. 所冒出來的思想言語和行為。
  20. 作個真門徒這本書繼續提到:人性醜惡的根源:在乎人的內心
  21. 人性的醜惡,在程度上是普遍性的,發出這些惡念的
  22. 包括任何人,不論男女、孩童,人的內心都是邪惡的溫床
  23. 在本質上,是自我中心的表現。
  24. 這樣的汙穢,豈能藉著認真洗手,就能潔淨呢?
  25. 這樣的汙穢,豈能藉著認真洗手,就是敬虔誠?
  26. 認真洗手,這種強調外在的虔誠,是人的規條,不是上帝的誡命。

 

  1. 申命記第四章,摩西再次吩咐將要進入迦南美地的以色列人說
  2. 現在你們要聽我向來教訓你們遵行的律例和典章,使你們可以存活
  3. 可以進去得著耶和華你們列祖的人神賜給你們的地作產業
  4. 讓將要進入迦南應許之地的以色列人可以存活的律力和典章是什麼呢?
  5. 摩西告訴他們,是不可增加,也不可減少的話。
  6. 而,到了新約,就是今天我們所讀到的法利賽人和文士
  7. 他們強調認真洗手、洗杯、洗罐、洗銅器的規條
  8. 就是照著人所想的增加出來的。
  9. 那麼,人心充滿許多的惡念,又有許多自己意思出現的要求規條
  10. 該怎麼辦呢?

 

三、上帝在聖經中的恩典和行動

 

  1. 耶穌曾經回應門徒誰能進神國的問題
  2. 就是回應那有錢的少年官的問題
  3. 耶穌說過: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卻凡事都能。
  4. 我一開始說過,同樣記載這段經文的兩卷書馬可和馬太
  5. 這兩卷書記載這段經文也有同樣的上下文背景
  6. 上文是耶穌在革尼撒勒治好了許多病人
  7. 下文也一樣,記載的是耶穌從「那裏」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
  8. 向門徒說出人內心發出的十三個惡念之後
  9. 耶穌沒有繼續教導什麼?
  10. 耶穌直接以行動來教導門徒如何面對汙穢的人心
  11. 耶穌從那裏起身,往推羅西噸的境內去
  12. 推羅和西頓,弟兄姊妹!對耶穌的門徒來說,對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
  13. 是外邦人住的地方,是以色列人看為汙穢不潔之地
  14. 說出了人心所發出來的十三個惡念
  15. 耶穌以直接的行動告訴門徒該怎麼辦?
  16. 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卻凡事都能。
  17. 弟兄姊妹!靠人,我們無論如何認真遵行上帝的誡命吩咐
  18. 都不能潔淨我們內心的汙穢
  19. 我們只能單單靠耶穌基督主動地來到我們生命裡面
  20. 來到我們心裡面。
  21. 我們才會看見ˋ才會承認那從我們生命深處冒出來的惡念
  22. 冒出來的思想言語和行為,都是自我中心而產生的
  23. 都是不把上帝放在首位的結果
  24. 就像今天的經文之後,主耶穌主動地來到外邦人
  25. 主動來到門徒看為汙穢不潔之地
  26. 拯救了一位被汙鬼附身的女孩,成就了一位外邦婦人的呼求
  27. 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卻凡事都能。

 

四、上帝在世界中的恩典和行動

 

  1. 手怎麼洗才乾淨呢?
  2. 今天的經文似乎是在討論洗手的問題
  3. 認真洗手好表明我們是敬虔的基督徒
  4. 但這是人的規條,是強調外在的要求,是藉著外在的規條欺哄自己的心。
  5. 並不能潔淨人心的汙穢。
  6. 人心的汙穢是無法靠著人的努力可以潔淨的
  7. 人的污穢只有耶穌基督的寶血才能潔淨
  8. 是他為是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寶血
  9. 才能潔淨污穢的人心。
  10. 蒙主耶穌拯救的人,會知道也願意活出真正的敬虔
  11. 雅各書這樣教導我們: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他的虔誠是虛的。
  12. 在 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13. 還是跟手有關的經文,也告訴我們手怎麼洗才乾淨?
  14. 是去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看顧有前往幫助的意思
  15. 就像主耶穌從那裏起身前往推羅幫助外邦婦人
  16. 潔淨污穢的心,在上帝眼中就是前往有需要的人那裏
  17. 分享上帝的愛,和他一起經歷上帝的保守
  18. 就在你前往幫助人實際的行動中
  19. 我們因此蒙保守不沾染世俗。就和你前往看顧的人
  20. 一起蒙保守不沾染世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angfu313 的頭像
    guangfu313

    中華民國台灣基督教信義會光復教會 Guangfu Lutheran Church ( LCT )

    guangfu3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